兰亭书阁 > 穿越小说 > 纨绔世子爷 > 第884章
李坏也不在意,明白何昭一番好意:“对了,何煦今日约我去府上饮酒,我把芊儿也带上,下午去何府。”他知会。

何昭点头,表示会欢迎他。



回家之后,李坏和秋儿月儿又去后山视察逐渐壮大的工业区。

他心里生气的其实并不是孟知叶混淆视听的言语,而是其背后说这番话的逻辑。

或者说生气这词已不准确,而是害怕!

没错,就是害怕。

孟知叶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党争的逻辑!

不顾客观事实,不做考察,不做思考,为反对而反对!你跟他就事论事,他就跟你讲道理,扯东扯西,拒绝交流。

就好像你说某个烂演员演技很差,他偏说好;你用专业分析反驳他为什么不好,他跟你说要言论自由,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

没有一点就事论事,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完全偷换概念,岔开话题,拒绝交流,为反对而反对。

今天朝堂上孟知叶那群人就是这种做派,李坏不怕反对,骂他的人多了去。

但以前百姓骂人至少是盯着某件他干的具体烂事骂的,哪怕事情是谣言也无所谓,至少人家是就事论事的。

你干了坏事,我们骂你,你干了好事,我们夸你,哪怕被忽悠,他们也是根据接收的客观信息作出判断。

可孟知叶这些人的作为是赤裸裸的只求反对,不针对任何具体事实,哪怕做得再好他们也会找刁钻角度反对,鸡蛋里挑骨头的反对,这就是屁股问题了!

这简直是天大的祸害,历史上因为这种党争而亡国的强国很多。

像北宋亡国的两大重要原因,迁都和治水,都被党争祸害。

赵匡胤说要迁都,是因为汴京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冬天北面黄河还会结冰,北方大军长驱直入,可以直到京城城下。

去洛阳又天险,可以缩减大量禁军,还安全。

他跟大臣讲道理,大臣反对,赵光义来了个“在德不在险”。

好他妈个冠冕堂皇的在“德不在险”,你跟他讲客观事实,他给你搞道德绑架。

最终北宋也亡在这“在德不在险”上,金军几次南下都是长驱直入,直捣国都汴京。

至于治水更是,黄河水患已经危及国家根基。

一帮大臣忙着打嘴炮,因为治水意见不同,不想着考察客观情况找出最好解决办法,而以意见分歧为中心各个开始站队!

全然为反对而反对,对方党羽提出的意见不管对错我都反对,自己党羽提出的意见不管对错都支持。

最奇葩的是这帮吵来吵去的大臣根本不懂治水!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明白具体治水是怎么回事,反正就是站队,反正为反对而反对!

最终各种理由和方案奇葩到如天方夜谭,黄河越治越差,消耗大量国力还害得大量河北百姓家破人亡,数不清的人被坑死,活生生把一个强盛国家拖得疲敝不堪。

所以今天在朝堂上听到孟知叶为首的一干人等那种为反对而反对的论调,李坏一下既感害怕,又感心惊,也下了杀心。

有一点苗头都不行!

就事论事,实践出真知,尊重客观事实是讨论事情的根本。

如果不就事论事来谈什么要尊重意见,言论自由,简直就是扯淡,完全冲着党争、站队去的,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李坏一路思来想去,想到一个办法,礼部那些老顽固或许冥顽不灵,可今年还有新人进入礼部,或许新人是个突破口。

不过他现在对礼部下手有忌惮,因为去年就有府中人悄悄向礼部告密,差点害了起芳。

可至今他依旧没查出到底谁告的密,这让他很难受,动作上也不能太大胆。

下午带着何芊到何府赴宴,回来之后何芊想去找阿娇他们打麻将,却被李坏留下,干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第二天,他便找来包拯,和毛鸾,包拯此时因李坏提携,加上自身能力不错,很得皇上信任,已是吏部判部事。毛鸾倒依旧是工部判部事。

六部中,兵部、户部因为枢密院和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的存在几乎等于被架空。

而吏部权力依旧很大,是实权部门,工部不受重视。

他请两人来,是想让他们做中间人,帮忙接触一下礼部新入职的官员。

王府可能又孟知叶、程禁等人的眼线,他不好直接出手。

包拯性子比较刚一些,见他用这样手段,有些蹙眉不绝,毛鸾马上答应了,如今讨好皇太孙的机会可不是谁都有的。

不过包拯也不是什么贞洁烈女,道德洁癖没那么大,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下来。

有他们帮忙看着,李坏放心一些。

……

年前,王府书院里的孩子们放假了,王府一下热闹起来,固封的孙子固祈,孙女固燕;季春生家的儿子季夏明,女儿季夏鲤,季夏玉;赵四家的小儿子赵普,严昆的孙儿严立等。

这些都算自家人,还有跟他关系比较好的皇家年轻人,堂哥李誉的儿子李思,康亲王地三十五个孩子李奇,第三十六个孩子李双等。

皇家的孩子毕竟耳濡目染,懂得多一些,小小年纪便知道讨好他了。

这些孩子经过几年的学习,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长处,慢慢也有了方向和出路。

季夏明所有功课平平,但从小随父亲季春生习武,有一身好武艺,又识文断字,被李坏带在身边作为亲兵。

李双年纪轻轻长得明眸皓齿,一看就是个小美人,对李坏很崇拜,明明年纪小,可按照辈分,李坏要叫她小姑…

因为数学很好,经常跟在秋儿屁股后面跑,成了秋儿的得力小助手。以李双的年纪,在这个时代已经可以嫁人了,康亲王也为她安排过亲事。

不过小姑娘明显志不在此,年纪轻轻结婚然后相夫教子只会毁了她,李坏出面压下此事,给李双自由跟着秋儿学习的环境。

李奇则是荀子的忠实粉丝,痴迷于探求荀子所说的天地间规律,慢慢对物理、化学越来越感兴趣,经常缠着李坏问一些问题,有时把他这半吊子的水平也问得哑口无言,不知如何作答。

固祈则因为耳濡目染接过他爷爷的班,开始慢慢掌管王府的酿酒厂。

季夏玉喜欢诗词歌赋,各种书籍,是个小才女,颇有名声,最崇拜阿娇,经常跑去找阿娇请教各种问题。

季夏鲤是个活泼好动的丫头,小小年纪喜欢和人交流,经常跑到后山和各种工人唠嗑,大家都很喜欢她。这样的野丫头在外面要招人非议的,在王府却没事。

赵四的儿子赵普则不似他爹那么木讷,更加聪明,能言善辩,吵架就没怕过谁,经常想去游历四方,还来求过李坏,想跟随何煦的商队北上,去看看大千世界。

不过他是赵普唯一的儿子…于是李坏催促赵普赶快再生一个。

严昆的孙子严立则比较平庸,各方面没什么突出的,属于那种很努力,但天赋有限的孩子。

不过王府的环境优渥,即便平庸也不至于难过。

少年时就是这样,一年一变化,看着王府学院里的孩子们不断成长,逐渐成才,心里也充满成就感,或许将来,他们中的某些人将是自己手下的中流砥柱。

李坏这么想着,今年的春节充满希冀,有更多的意义。

腊月,大雪下得更厉害,整个开元城一片雪白。

年前,小姑庆安公主一家也回京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