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阁 > 穿越小说 > 逆势屠龙 > 第838章
史进面无表情的向前走。

人群潮水般的向两边闪开,为他让开一条路。

史进径直走向大鼓,拿起鼓槌,咚咚敲响。

立刻,一个九品小吏从衙门里面走出来,将他引进衙门。

所有人都等待着,等待着第一次吃螃蟹的人从衙门里走出来。

半个小时后,史进从衙门里面走了出来,不同于进去之前的灰败,现在他是满脸红光,手中捧着一锭足足有十两的银子,一出门,就高高举在半空,对着衙门外的百姓喊道:“太子殿下已经赦免了我的罪,赏银十两~~并令我宣谕,凡事举发上官的兵吏,一律既往不咎,商人全部免罪,而有重大立功者,赏银五十两起跳~~”

轰。

围观的百姓立刻就轰动了,自从史进进入衙门,所有人就都意识到,史进的举发带有自首的性质,就是不知道太子殿下会如何处置?现在见史进安然无恙的走出来,还拿了赏银,大家终于是相信了,一些躁动的心,终于是按捺不住了。

“草民举发~~”

有史进的示范,在最初的犹豫和观望之后,终于有人鼓起勇气,从人群之中挤了出来。

有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快就有十几个百姓敲响了大鼓……商人本人或许还有顾忌,但一些知道内情的伙计却不会想那么多,且都是真实————这个时代有反坐罪,又是太子殿下亲临,除非是特别胆大包天的人,否则还真没有几个百姓敢诬陷官员。

州衙后堂。

朱慈烺正表情严肃的翻看几个被挖出来的厘金局官员的供词,整件事情从史进开始,然后顺藤摸瓜,一共牵扯出了五六个官员,巡士加上衙役兵丁,更是将近百人,也就是说,通州厘金局,将近三分之一的人都有问题,而就在他们的指缝间,国家的厘金税就这么悄然的流失了。

厘金局的制度不严密吗?

老实说,还真够严密的,从委员、文牍、会计、稽查、巡士、监印,每一个步骤有专人负责,并且制定有严厉的处罚措施,而对于偷税漏税的商家,更是定出了逃税五倍重罚,第二次再犯十倍重罚,最严重者,甚至可以抄家的顶级处罚!即便如此,却依然不能制止通州厘金局的贪墨,从数目上看,每一次逃税并不是太多,也就是十几二十两,但日积月累下来,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而其中最让朱慈烺痛心的是,运河上的厘金局,从南到北,都实行一关一印的政策,即从北新关运到京师的货物,途径的每一个厘金局都要检查并收税,并且要和上一关的税票进行核对,如果货物有误,就不能放行,但实际情况是,即便有误,只要商人塞点银子,官员就会睁只眼闭只眼,糊里糊涂的放行。

“殿下,臣有一个想法……”李纪泽拱手。

“说。”朱慈烺拱手。

“厘金税只所以偷漏严重,关键是查缉没有发挥作用,朝廷虽然对逃税者制定了最少五倍罚款的标准,但罚金全归朝廷,对官员和兵丁的奖励极少,查缉十次,也不如他们一次从奸商那里拿到的贿银。人都是逐利的,没有利益,只靠大义,大部分人都抵挡不住贿赂的疑惑,所以臣想着,是不是可以改一下,将罚银全归国库,改成国库七,官员三,如此,官员既能保持清名,又能获取实际的利益,如果一来,他们必定会全力查缉,奸商们再想要贿赂他们就难多了。”李纪泽道。

朱慈烺忍不住点头:“好,你的提议太好了,我看也不要七三,就五五。罚银一半归国库,两成归官员,剩下三成归下面的巡士兵丁,这样一来,上上下下都有动力,即便官员想要放行,下面的兵丁也不会愿意。”

“五五……朝廷怕是不会同意吧?”李纪泽道。

“回京之后我就面见陛下,陈明利害,相信陛下和朝臣们都会同意的。”朱慈烺信心十足。

厘金局的规章,基本还是完善的,唯一不足就是没有照顾到人性,现在罚银五五分成,每查获一笔,从官员和下面的兵丁都有收入,这个方法在全国推广开来,不但能大幅提高厘金税的收入,而且能清除官场上的一些弊端。

脚步声响,张家玉走了进来,手中捧着最新的几份供词,朱慈烺大略的瞄了一遍,沉思道:“如此一来,徽商应该没跑了……”抬起头:“传令,立刻回京。”

“那通州的事情?”李纪泽有点担心。

“刑部应该很快就会派人来,暂时就交给通州知州吧,看起来他应该是清白的,再派两个锦衣卫盯着,相信他绝不敢徇私。”

……

中午时分,护卫太子的马队从通州西门离开,返回京师。

同一时间,太子在昨夜在通州查缉,抓了五六个官员和十几个商人的事情已经在京师传开了。

太子,好像又预权了。

这一次预的好像是刑部的权。

和以往不同,这一次朝中官员都是静悄悄,公开场合,没有任何人提出非议。虽然从礼制和大明官制来说,太子并没有权力捉拿和审问通州官员,这乃是刑部的权力,太子出巡通州,也非“代天出巡”的名义,只是巡视,也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如果言官和清流想要挑刺,也是能挑出来的。但昨日朝堂上,马嘉植一番谏言,结果太子竟然自请罪,还要缩减东宫的规模,这一来,所有京官都被震撼了,所有人都不想、也不敢背上“动摇国本”的罪名,何况太子抓的是贪官和奸商,掌握着大义,就更是没有人敢非议了。

京官静默,京师里的商人却都是忐忑,自从厘金税开征以来,真正按照朝廷规定,规规矩矩纳税的商人不是没有,但数量极少,大部分商人多多少少都有偷漏税的情况,而通州是最近的一个税关,很多商号在通州设置分号,一来为了接货方便,另一个是为了就近接触通州税官,拉拢关系,以便在税收方面能得到照顾。

而现在,太子到了通州,不但抓了通州税官,而且他们名下的分号掌柜也被抓了十几个。

消息传来,商人们三三五五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这其中尤其以几家徽商最是惊慌,因为太子在通州查扣的商号,八成都是他们徽商的分号。

“老掌柜,这可怎么办啊?”七八个徽商聚到了领袖蔡其昌的府上,向他讨教。

蔡其昌名下的通茂粮行是京师数一数二的大粮行,虽然就蔡其昌本人来说,粮食并不是他最赚钱的生意,木材和钱庄才是,不过这并不表示他可以置身在“粮商”之外,相反,对于京惠商行在京师粮界横插一杠,还不鸟徽商,他心中是很不满的,不过经过李国祯事件之后,他清楚认识到了京惠商行的强大背景,此后只字不提“京惠商行”四个字,即便其他徽商不小心抬起,也会被他冷冷斥责。

此时徽商们都惶惶,蔡其昌表面镇定,心中却也是惊慌不已。

在商海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他鼻子最是灵敏,消息也最是灵通,他隐隐已经意识到,太子在通州的大动作,怕是冲着他们徽商来的。原因嘛,当然是因为京惠粮行的粮仓已经见底,平价售粮怕是继续不下去,而整个京营,能救京惠粮行,仓中还有大批粮食的就只有他们徽州的粮商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